• 环球360

  • 员工随笔

   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环球360风采 > 员工随笔

    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

    发布时间:2011-03-31 点击人数:2700

    又到清明前后,母亲大舅他们又开始张罗我们一大家子的祭祖行程了。回老家祭祖,对我们家来说,既是一种仪式也是一家人难得的春游。我想 ,今年外婆又要一早收拾好行李,逼着姨妈挨家挨户打电话,催促这群“懒鬼”起床出门。
       
     晚上,我们几个去看外婆。还没进屋,就被姨妈拉住。“喏,”姨妈指着里屋跟我比划,“前两天你姨婆来了 ,拎着一对小鸽子 ,说来看姊妹了 。你看看——”
       
    我往里屋探头一看,两个老太太正并头坐在被窝里,靠着床头打盹 。
       
    “外婆,睡觉了 ?”我笑问 。

     老太太眼睛一睁,挣起来说 :“没有,谁睡了!”

    “哪里像刚做过手术哦 。”姨妈在边上捂着嘴笑。外婆还是这么爽朗 ,若不看她新剃了头,谁能猜到她半个月前才动过颅腔手术呢。想起那段经历 ,我不得不说,亏得外婆是这样的个性,这样的身板。

    “给我买点小肉丸炖豆面吧 。”

    二月底某天,外婆被查出有脑淤血,要立刻动手术 。我赶到医院时,家里人神情紧张,告诉我,外婆上午跟母亲、姨妈她们玩麻将 ,她出牌时手突然不受控制了 。那之前外婆曾摔过一跤,家人怕她伤到了别处 ,送她去医院做了全套检查 。结果显示,她的脑子有血块在慢慢扩张,压迫了神经。医生说,要尽快动手术 ,否则威胁生命。

    外婆的入院手续很快办下来。那时她左手没法动,右手不受控制。家里人都不知道怎样告诉她 ,即将迎来的头部手术 。想到外婆八十多岁还要动这样的手术 ,我伸手紧紧握住她那一直摆动的右手 。她见是我,竟用右手拍拍我的手,说:“给我买点小肉丸炖豆面吧。在你家楼下的。”

    “你们医院没米没柴吗 ?”

    我们一直不敢说的事情 ,还是医生替我们直接明了的说了。外婆听完医生的话,欣然让理发工人给她剃光头发,预备立即动手术。但她血压和血糖都偏高,只能先挂针压一压 ,然后再手术。

    或许是药水太厉害 ,外婆总是要起身上厕所,一夜折腾下来她的精神差了很多。医生来探视 ,向我们问她情况。她原本歪在床上休息,竟一下坐起来,瞪着医生说:“你们医院没米没柴吗 ?南瓜是硬的 ,粥那么薄。”年轻的医生冲我们吐吐舌头 :“这老太太 ,真厉害 。”

    “躺在台上了 ,要杀要剐由他 。”

       吊了一天一夜的药水,医院要当晚给外婆动手术。医生说,手术风险并不大,但是她这样的年纪,做麻醉是很危险的。这一来,把我们的心都悬了起来。姨妈 、姨父、舅舅、舅妈、表兄弟、表姐妹都从四面八方赶过来,全家人声势浩大来陪她动手术。

    护士推来了手术车 ,她安静地被大舅他们抬到车上,两眼眯着 ,任我们给盖上被子,一言不发。车子推出病房 ,要进电梯,她突然睁开眼睛 ,说 :“躺在台上了,要杀要剐由他 。”就这样,外婆给我们说了这么一句很有她个人特色的豪言壮语,然后眯起眼睛,任护士把她推进手术室。

    “痛倒是不痛,就是药水太臭了 。”

    一个多小时后,一直守在门外的我们终于被医生点名了 。护士把外婆推出来,我们赶紧围了上去。她的麻药已经散了 ,头上插着管子,睁开眼睛打量着我们。母亲看着她  ,心疼得抹眼泪,结果外婆立马给了她一个结结实实的白眼 。我问:“外婆 ,痛不痛?”她说:“痛倒是不痛,就是药水太臭了。”接着 ,张嘴打了个哈欠 ,睡着了。

    外婆的头部手术,在48小时内完成,而拔管只隔了24小时 。然后,左右手脚都能好好活动了。用医生的话来说,我外婆恢复的比年轻人还快。这样年轻人都会有负担的手术 ,在80高龄的她这里 ,竟如此轻松的过去了 。

    “医生懂得什么!”

    拔管后,外婆的精神极好。我们买来了西瓜,又不敢多给她吃,跟她说 ,医生知道了要骂人的。结果,她一句:“医生懂得什么!”就拣最大那块吃起来 。我发现 ,她一边吃,一边却拿眼睛偷偷瞄病房门口。

    来病房测血糖的护士是怕了我外婆了 。估计外婆是觉得扎手指抽血太疼,上次居然突然一缩手,害的护士扎到了自己手上 。看到护士捂着手匆匆走开,外婆嘴一嘟 ,坏坏的笑了。后来,巡房的护士就把针头交给我们了 。

    记忆中,外婆总是这么爽朗健康 ,好像从来都不曾生病,也不会曾什么事情犯愁。起早摸黑的忙碌着一大家人的吃喝 ,逢人总是笑呵呵的样子,仿佛世上很少有什么事能把她难住  。看到我们因为什么事情愁眉苦脸的时候 ,她就会教训说,“没事,多大的事啊。”

    外婆子女众多,我们这些孙辈的孩子不论大小  ,都曾受她的养育之恩,在她温暖的怀里度过童年的难忘时光。我们对外婆最深的记忆就是她的麻利和从容。外公生病那几年 ,外婆更是出奇的有精神 ,看护起来比年轻人还能熬。外公过世时,她忍着悲痛,指挥着我们操办后事 。现在我们都成年了,有家庭或者在外独立生活,当遇到生活上的琐事,总会向她求解 。外婆总会握着电话,细心的指点我们。

    母亲说,外婆不跟人斤斤计较 ,走到哪里都是让人佩服的人。那时公社号召养蚕,外公在外工作 ,外婆一个人白天打理着一大家子人的衣食,晚上跟其它村妇们一起半夜照顾蚕。她的养蚕技术很快就被人们钦佩。后来,外婆随外公到镇上,进了工厂。初来乍到的她 ,不但很快做活做到受人夸奖,还和很多工友交上了朋友,成了厂里的风云人物 。

    即使是现在,她也是小区众多老人中的领军人物。她总是拉上别的老人围坐在有阳光的石板上 ,有精神了 ,就去打几圈麻将 ,累了,就拉拉家常。太阳一下山 ,她便踱着悠闲的碎步往家走 。碰上小舅妈站在厨房的窗户后喊她吃饭 ,她就仰起头,“哦 !”的应一声,挽着楼梯,孩子般欢乐的回家了。

    这就是我亲爱的外婆 ,她和很多奶奶、外婆们一样,在少女时期就嫁人生子,没有看过灯红酒绿,没有经过风花雪月,在炉灶和井台边为一家老小奉献一生。外婆的娘家曾经是显赫一时的乡绅,做姑娘时过着大小姐一般的日子  。而走进婚姻之后,她竟能适应了种种世事变迁,面对盗匪、战争、饥荒 、病疫等天灾人祸,拉着一大家子人走过来。没有怨天尤人,没有低头认输。年轻时,外婆是我们生活上依赖的支柱,年老时,外婆是我们精神上仰慕的偶像。

    如今 ,外婆已年过八旬 ,依然保持着豁达开朗的个性,依然是一大家子的主心骨 。她喜欢出门,喜欢下馆子,唯一的不良嗜好,是爱吃甜食和肉。我们也是一边劝说,一边还给她买 。今年的清明,外婆还是主张大家集体出门 ,到老家痛快玩一场,我们担心她身子吃不消 ,她却说:“人还有几个80岁啊 ?”

    这个清明,我们会开上车,带上家小,陪外婆回老家,去那个山清水秀的地方,去那个她奉献半生的地方 。在去的路上 ,和孩子们一起唱“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” 。

    麦子黄了

    上一页:诗知巾山 下一页:家有小女[图文]
    
  • XML地图